MeetYou.ca 站长博客 -- by Leon Zhang
(我还是更习惯用电脑来记录一些文字,当作给今天与昨天的纪念和明天的动力。
在博客里我希望直接表达鲜明的个人观点,您赞同或不赞同,都请一笑而过。
想互相学习探讨或转载的朋友,可以加我微信:jee6899 )
2016-09-19 “秀才经商”
“秀才经商”,经营的是一种文化,一种品位和一种心境。
一直强调我崇尚的是精英文化,宁缺勿滥。我不在乎注册会员数量有多少,一次活动来的人数量有多少,我更在意的是来的人质量有多高。
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高山流水遇知音,彼时彼景,不可能发生在喧嚣的街市,不能发生在讨价还价的农贸市场。遇见一个高品味、有层次的人,就象心灵打开了另外一个窗口,看见了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。心灵的共振,情感的共鸣是交友的最高境界。
大浪淘沙,我的不愿将就,最终留下了那些非常Nice,有包容心,追求品味的会员。人生的路,就应该与那样的人们一起走过。
2016-09-18 微信群里组织活动,您累了吗?
微信火了,微信群多了,
一批批热心的活动组织者忙碌在或大或小的群里,组织一次活动从征集意见,接受报名咨询,收款,车辆carpool的协调,群友临时有事或各种原因取消活动......事无巨细,无不耗时耗神,可以看见一颗豆大的汗珠从我们辛勤的群主们额头滑落,半年一年下来,两丝银发不知觉间蹿出头皮。。。
为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更丰富,您们辛苦了。。。
从2016年年初,我们决定设计这个活动发布平台,希望通过软件系统来减少组织者的工作量,也方便参加者自助报名,查看参加人员,并可以在线互动交流。
经过亲自用MeetYou.ca组织近20场各种复杂度、不同类型的活动,并不断优化和添加网站功能,现在网站功能已基本稳定和易用,开始接受普通会员在MeetYou.ca发布活动。
主要步聚与流程如下:
1. 第一次通过MeetYou.ca发布活动的会员,请加我微信jee6899 或打我电话 (416) 880-6899,
简要介绍您的基本情况及开展的活动的性质和内容, 得到同意后,接受一个简单的网站操作电话指导。
2. 在MeetYou.ca登录,点"发布活动"(Post Activity), 填写活动有关信息,提交
3. 网站管理员将快速对活动进行审核。审核通过后,您的活动将在网站首页“会员发布的活动”里显示。
4. 宣传推广您的活动链接。用户报名参加活动。
5. 活动结束3天内,如果我们没有收到用户投诉,将该活动收到的款项扣除8%左右的清算手续费后,通过email money transfer给您。
(在成功举办三次活动之后,可以申请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,清算手续费可以适当优惠,活动发布后可以得到很快速的审核,直至免审核)
2016-08-20 为什么我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更安全?
从Google多年前就在无人驾驶领域辛勤耕耘,到现在Uber, Tesla无人车呼之欲出,大家似乎很快就要面临坐与不坐、买与不买无人车的选择。
我一直对这项技术挺感兴趣,一方面是自己不太喜欢长途开车,一方面觉得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是个非常有挑战性、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。
从实验室能不能顺利走到民用,大众的接受度是个重要影响因素。
当然大家想的最多的是这玩意安全吗?我来谈谈为什么我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更安全?
1. 人会疲劳,人会被情绪、睡眠质量,驾驶时间(白天黑夜)、酒精、药物毒品等因素影响
2. 人有身体局限,比如年长、年幼、近视、运动能力、生病、身高等
3. 人有投机取巧的欲望:超速、闯红灯、炫耀车技等
4. 人多年积累的驾驶和道路经验很难传承或被别人利用。所以总是有大批新手上路
5. 不良司机带来的犯罪隐患
6. 。。。
相反,无人驾驶能很容易地克服上面列的缺点。现代科技,比如人工智能、big data, machine learning, 传感技术、卫星通讯、高速互联网和大型服务器等 使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。而且随着大家的重视及各大巨头的联盟和巨额人力物力投入,这项技术终究要比飞机上天飞行来得更加安全和让人信任。
最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无人车投入使用后,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道路经验,以后每一辆以此技术装备的车辆都成了上百年驾龄的老司机。
随着无人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会作更多考虑和完善,为无人驾驶技术锦上添花,保驾护航。
技术不断在前进,经验不断在积累,让我们期待在不会久远的未来,不再有车祸。
2016-08-19 恭喜MeetYou.ca获得第二笔天使投资
8月19日一上班,我的一位朋友就发来微信,说他也可以投10,000加元。 于是我们约定在他中午休息时见面取支票并签简单的投资协议。因为相识挺久了,他也很了解我的人品和做事风格,所以边吃边聊就把这个事情一起办了。
他说了跟前面那位会员一样的话:我投的是你这个人。
这次出让少量股份,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既可以安心地花时间把网站往理想的方向发展,同时不用希望从网站赚取生活费。这样可以更好的服务大家,更有利于网站的长远发展。
2016-08-18 恭喜MeetYou.ca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
8月18日,是个吉利的数字,我们的一名网站用户在跟我见面会谈之后,毅然决定投资10,000加元购买我们5%的股份。
捧着这张Bank Draft, 我的心里沉甸甸的,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,逐步得到融资后,我相信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。
我也希望我所有这一切的努力,不管是一次有趣的活动、或是帮介绍一个靠谱的异性朋友,能或多或少帮到大家。
一些活动和服务收取一点点费用,也是为了我们这个组织更好的存在和发展,为大家提供更强大的服务。
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想,为了一个更和谐幸福的社会,我们一直在努力。
2016-06-12 多伦多炒房热我有话说
从2009年金融危机复苏以来,多市房价一路向上,2016年更是一飞冲天。曾几何时,华人朋友见面谈起疯涨的房价,可算是“唾沫纷飞”,眼冒绿光。
面对如此的牛气的房市,朋友们也想尽了所有方子来捞一杯羹:变卖国内资产,亲戚朋友融资,三五同事好友合作买房,各种途径多贷款......
房价会再涨多久,能涨到多高,我不好妄言,但是股市、楼市有风险,大家却一定铭记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,如果严重偏离了,那就成了投机。
国内的房价能炒那么高跟前些年治理通货紧缩,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发行货币,同时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,抬高了总体的物价水平,也让房市炒作有了各种资金来源。当然也与大城市人口数量以及中国人爱买房的文化有关。
如果看多伦多,工资水平与十年前并没有太高的增长,央行除了保持低利率,并没有过多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资金供给,房市的增长主要还是金融危机后的一种报复式反弹,以及后来的外国资本(比如中国等亚洲国家)的流入炒作。可以说除了多伦多和温哥华,其他城市的房价上涨是很有限的。
房价上涨影响了大部份工薪阶层,特别是还没买房的朋友的生活质量,当地居民更多的是怨气。本国没有足够的炒房资金,本地人报怨房价高,国际游资当然可以是很多,但政府和央行能不能任其为所欲为?前两天当我想写这个话题的时候,看到一个朋友转了一篇文章说政府要采取措施了。我只是收藏了,还来不及看,我想留给自己先独立思考一下。
所以,借钱买房,高负债买房的朋友,请再分析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,如果房价僵住了,或要下跌了,房子在你预计的价格里卖不出去了,你的月供或借贷还能及时还吗?到时银行是要拍卖你的房子的。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,也大概就是这些房贷的坏帐引起的。
2016-06-11 大红大紫的微信的快与痛
微信自腾空出世以来,以摧枯拉朽之势,快速抢占了几乎所有华人的手机,而且使用率和忠诚度估计也是最高的一个应用。(天气一天能看一两次就不错了,微信估计大家看几十次。)
让我们假装成一个疱丁,来凑近思考一下这只大牛的快与痛。
一、快
1. 免费短信或语音、视频电话,而且效果确实不赖。不想跟那人联系,顺手block了。
2. 文章和日记分享。这是吃客们的最爱,也是“徐霞客”们热心做的事,大家的福。
3. 群的社交和活动组织。 这也是以燎原之势迅速红遍大江南北,东西半球的一个盛举。
4. 微信平台上的各种应用,如微信支付,游戏等功能,为其锦上添花,为微信的前途打开了若大的联想的空间。
二、痛
1. 纯人肉。不管文章日志分享,群的组织,成员引进,全部纯人肉。做一件事情或要获取一点信息,要在微信上投入的时间是极其惊人的。
2. 效果有限。现在我在微信上手工加了400多个好友,每天看到的文章分享数量已经一定的规模,但因为信息的重复,主题的随意性,不好分类,花很多时间浏览,真正想获取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是很有限的。
3. 手机屏幕和其他局限。已经在用iphone 6 +, 浏览信息和文章还是很吃力,现在moment/朋友圈还不能在电脑上直接看,影响了查看信息的效率和信息的分类使用。
三、思考
1. 人工智能+Data science 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,解放一些低级的人肉工作。对信息和人员进行初步的加工、筛选,辅以高级的查询功能,使发现信息和寻找朋友更有针对性。腾讯是没有抢到世界人工智能三驾马车的巨型公司之一。
2. 跟PC/电脑更好的结合。不管在技术框架还是功能设计上,扬长避短,各取手机和PC的优势。
...........有空想到什么再来更新........
2016-06-10 喧嚣的 Big Data (大数据)带来的喜与忧
从2012年我疾呼和倡导“海量数据”、“海量信息”带来的机遇和挑战,到现在满大街的朋友跟风学big data (大数据),甚至不少朋友拿着Big data就往脸上贴金,我真是喜忧参半。
我想说,Big Data 包括大数据这个词本身就差强人意,不是很贴切。其实不是数据变“大”,而是各种信息多了,大容易让人联想到空,我自己还是更喜欢“海量数据”。
这么多人学Data Science 相关的知识, 为这个行业保证足够的劳动力,这是可喜的。学了不知道为什么学,不知道这个技术可以怎么样帮助和解决现实问题,那就可忧了。
如果说含金量和受欢迎程度,我觉得在如何运用好“海量数据”提升业务价值,服务社会等方面有独立思考的人会更有价值,如果非要定义一个职位,那就叫“海量数据”+“人工智能”business consultant吧。 如果付给一个Data scientist 15万美元年薪,我觉得老板更应该先付30万美元雇一个能在这种业务上进行分析规划的智者。